“掌门人”解码真实的武林世界:全球武林弟子1.7亿
“说到体育活动,我喜欢游泳、爬山等运动,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。我还喜欢足球、排球、篮球、网球、武术等运动。”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,提到了武术。
众所周知,中华武术历史悠久,文化内涵丰富,延承着中华儿女之基因。那么,中国武术的现状如何,是否只是一些人眼中的“花拳绣腿”?带着这些疑问,日前,央视网记者专访了中国“武林掌门人”—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、中国武术协会主席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。
央视网:中国武术协会如何定义中华武术?
高小军:首先,应该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华武术。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数千年来传承不息,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。
毋庸置疑,武术是中国文化,是中国符号,是“中国制造”。但是,武术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世界性文化,属于全世界、全人类。概括来讲,“武术源于中国,属于世界”。
实事求是地讲,我们的武术在世界上是老师,其他国家总体上还是学生。目前在国外比较流行的搏击、格斗类,或多或少都带有中国武术的印记。日本的剑道就来自中国武术。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博运动会上,国际剑道联盟的负责人亲口承认过。
我们要发挥中华武术的时代价值、特殊功能和优势特色,让更多人享受到武术修身养心、强体健身的乐趣。
央视网:一提到武术,很多人就想到“武林”这个词。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“武林消失了”,您认同这种观点吗?
高小军:“武林”这个词是过去的中国文人创造的,用来泛指中国武术界的各个门派。历史上习惯用这个词来称呼整个武术界。我认为,之所以叫“林”,和中国武术源远流长、拳种繁多、门派林立等特点有关。
在我看来,“武林”不但没有消失,而且现在这个“林”更大了。也就是说,社会上研习武术的人更多了,武术之林也更加繁茂。
国际奥委会2011年宣布,武术和其他7个项目一同被列为2020年夏季奥运会正式比赛的备选项目。这是武术自2008年成为奥运表演项目以来,首次跻身备选项目,获得了奥运大家庭的认可。目前,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有145个会员国。
就国内来讲,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各武术派别充分发展,社会各界也对武术日益重视,这使得武术的平台更大了,起点更高了,赛事也更多了。这些都彰显了“武林”的繁荣。
我认为,持“武林消失了”这种看法的人,也对武术充满期待,充满情感,他们认同中国武术,也关心中国武术的发展。
中国武术源远流长。在古代,武术和军事、战争联系在一起。冷兵器时代,打仗就是靠武术。封建社会需要武林高手,需要武林高手报效国家,抵御外敌。自唐代到清朝,历朝历代都设武举考试,武举制在我国历史上实行了一千多年。这期间涌现了很多武状元。而现在,中国武术的竞技功能和娱乐功能更受到海内外爱好者的青睐。
过去外国人称呼中国人为“东亚病夫”。为摘掉这个帽子,中国武林中人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例如,中国武术家把前来挑衅的洋人打倒在地,大大振奋了民族精神,鼓舞了民族士气。1936年,在柏林奥运会上,中国武术震惊了世界。在这届奥运会上,因为当时国力弱,中国参加比赛项目的各队成绩不佳,但国术队的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。
众所周知,中国武术能改善身体循环,产生身体奇迹。习练武术,既能健康长寿,祛除疾病,甚至还可以为他人治病。中国武术也具有不受场地限制的特点。有句话叫“拳打卧牛之地”。“卧牛之地”,即牛卧下所占的面积。“拳打卧牛之地”意为一些拳法对场地要求不严,狭小的环境依然可以进行练习。
央视网:社会上有人认为,中国武术的实战功夫不如西方拳击,您认同这类看法吗?
高小军: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认为,“中国武术只是花拳绣腿”。在我看来,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。中国武术以踢、打、摔、拿为主要内容,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,注重内外兼修。毫不夸张地说,目前我国的武术高手与其他国家的高手相比,有明显的优势。中国武术的技法更全面,身体多个部位都可以击打对方,这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罕见的。我们的高手更讲究“快”和“巧”,可以说,中国武术重在“术”,“术”本身就是指巧劲和技法。
西方注重拳击,但中国腿法厉害,腿比胳膊长,西方高手的拳尚未到,中国高手的腿脚就到了。曾经有外国高手来挑战,他还在用胳膊比划的时候,我们的一名高手就将其踢倒在地,这个过程不超过4秒!医务人员赶紧对其进行治疗,半个小时后,这个外国人才苏醒过来。
央视网:还有人认为,“当下的武术像体操”。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?
高小军:这是外行人的看法,没有习练武术的人,很难看出其中的门道。现在的武术套路比赛讲究的是高、难、新、美四个字,这并没有背离武术本身的竞技宗旨。武术要给大家带来快乐,就要有观赏性。但武术更讲究速度,讲究攻防,讲究手眼身法步、精气神。这显然有别于体操。不少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,但专家一眼就能看出其门道。在武术表演中,练武之人眼睛往哪里看,如何出拳,如何用腿,都是为了击打对手而做出的动作。当然,不排除有运动员刻意追求好看而做某些花哨动作,但武术专家能指出其弊端。
央视网:截至目前,中国有多少所武术校馆?武术爱好者或从事武术运动的人有多少?
高小军:现在全国有8000多所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这十来年,数量最多时达到1.8万多所。后来,一些生存能力差的要么被淘汰,要么被合并。
至于武术爱好者,全世界有1.7亿人,这里指的是长年从事武术的人。在中国国内,有1.5亿人,其中70%左右是青年人,他们是来自学校的学生或社会青年;大概有10%是老年人,这些人长年练习武术,特别是太极拳;剩下的20%是长期从事武术习练的不同行业的人,包括各武术协会的会员以及武协中的传统拳的传人和习练者,也包括专业人员。全国各省区都有武术协会,各协会的会员有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。每个省都有武术运动管理中心,下辖市、县等层层的专业队伍。
另外,现在中国有122所大专院校设有武术院系,它们专门培养武术人才,每年都培养出约12万人。迄今为止,有200多个国家有专门的中国武术组织。甚至连人口很少的汤加、瓦努阿图都有武术组织。
央视网:据了解,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承认的中国拳种有129个,其中哪几个影响最大?
高小军:在上世纪80年代,为了摸清楚中国武术的“家底”,原国家体委组织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。当时民间上报了大概500多个拳种,后来按照“传承有序、拳理规范、影响力大小”等标准进行筛选,最后认定的拳种是129个。
值得一提的是,1956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多位太极拳专家,经过深入调研,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,择取24个不同的姿势,编串而成易学、易练的24式简化太极拳。24式简化太极拳便于推广普及,反响很好。今后,我们还要好好挖掘、整理民间武术的精华,进而传承下去。
央视网:您曾说,散打是中国武术实战的项目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散打项目有何发展规划?
高小军:在散打的发展方面,目前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。我们不能说中国就是世界搏击老大。在这方面,要不断地找自己的差距,吸收西方的一些特点和长处,努力发挥我们的优势,加长我们的“短板”。我们认为,散打类项目要向奥运模式的标准靠拢,其中包括安全保障、医务保障等。
我们要去参加一些高水平的比赛,选择一些高水平的运动员,通过实践积累经验,逐步使它成熟化。在这方面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央视网:据了解,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正在推行武术段位制,还要纳入全国各级校园的教学大纲。如果武术套路入校的话,会不会成为另一种“广播体操”?
高小军:其实,武术套路入校,并不是搞一刀切,而是国家标准和地方特点相结合。例如,在吉林省,八极拳比较盛行,当地一些学校就推广八极拳。
在吉林市,我们曾看到,小学生、幼儿园的孩子在操场上进行《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》八极拳的考试。在我看来,这些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,每个动作完成得很认真。学生都很有武术“范儿”,他们冲拳踢腿,闪展腾挪,攻防兼备,一招一式做得像模像样。
习武也能培养德育。习武先习德,是对习武者的一个重要要求。武术不是用来称王称霸、欺负别人、打架斗殴的,而是用来健身、强身、修身、养身的,这就是武德。习武的人不能用武力去欺负别人,而是用武功去见义勇为、坚持正义。
就以“抱拳礼”(左手为掌,右手为拳,左手伸直4指,而大拇指屈进去,左掌盖在右拳上)做例子。伸直4指表示四海一家,而大拇指屈进去则表示不当老大。左掌盖在右拳上意味着谦让,止戈为武。“抱拳礼”代表的是“四海一家,永不称霸”。习武之后,孩子们更懂礼节了。
央视网:武术特长生未来的出路有哪些,主要从事何种职业?
高小军:出路有很多。现在很多地方需要武术人才。一是部队、公安、武警和安全保卫部门。练武之人可以参军乃至当特种兵,还可以从事武装押运、保镖等职业。二是学校的教学部门,现在武术要进学校,缺大量师资。功夫好的,也可以自己开武馆教徒弟。另外,武术的国际推广也需要大量懂外语的武术人才。特别是一些中小国家、发展中国家,更需要我们的武术人才前去传播武术。
我曾经跟不少武术特长生交流,给他们举了一个真实的案例:“一家大企业要招一名人力资源主管,入围的两个女孩都很优秀。公司老总犯难了,就问她们各自有何特长。其中一个女孩说会武术,并当场打了一套拳。老总非常赞赏她,就将其留下了。”武术特长生听了非常振奋,感觉今后出路很广,大有可为。会武术,在择业方面绝对能给自己加分。
央视网:不少观众爱看功夫电影却不爱看武术比赛。您认为,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高小军:我自己本身也爱看功夫电影。艺术来源于生活,也高于生活。很多功夫电影画面的确非常好看。另外,像李连杰、甄子丹、吴京等武打演员,他们的功夫也非常高,演出的效果也很好,赏心悦目。当然,有些运动员确实是武术高手,但在演技方面缺乏感觉,所以就无法成为演艺圈的武打明星。
不可否认的是,不少功夫片为中国武术的国内推广乃至海外推广,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。
央视网:武术进入奥运赛场还有哪些障碍?
高小军:我们把进奥运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,因为进了奥运会以后,就有更大空间,有更强的动力、更大的影响。但敲开奥运会的大门,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。中国武术博大精深,分类很细,无论舍弃哪个拳种,武术界都会有很大争议。
另外,进入奥运会不是武术项目推广的终极目标。进不进奥运会,中华武术文化都要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,也一定要为人类的健康、快乐服务。